“一帶一路”計量合作愿景與行動
“一帶一路”計量合作愿景與行動
兩千多年前,我們的祖先共同開辟了貫通亞歐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,架起了東西方友好往來的橋梁,成為溝通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、政治、文化和思想的大動脈。
千百年來,古老的絲綢之路這條歷史紐帶,鐫刻著沿線各國人民風雨同舟、守望相助的不朽記憶;承載著“和平合作、開放包容、互學互鑒、互利共贏”的絲路精神,是沿線各國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。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,歷久彌新,促進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匯融合,推動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互通有無,為亞歐大陸的繁榮發展,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貢獻。
縱觀歷史,1875年,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巴黎簽署政府間協議“米制公約”,成立米制公約組織,為實現測量單位全球統一搭建了永久性的國際框架。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,計量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,經濟發展的根基,公平貿易的基礎和科技進步的支撐,為全球貿易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
在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社會各方大力推動下,中國的計量體系得到不斷完善與發展。當前,計量已經成為國家技術質量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,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緊密聯系、傳遞信任、共同進步的橋梁紐帶。尊重各國歷史文化,尊重各方利益訴求,尊重各自資源稟賦差異,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國際計量體系的創新發展,既是社會發展的根本需求,也是面向未來的共同愿景。
2015年3月,中國政府授權發布《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》,提出了中國和沿線各國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合作倡議,明確將計量作為合作重點,既體現了計量的重要基礎地位,也體現了互利共贏的共同需要,為深化中國與沿線國家計量合作提供了路徑指引。
為推動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在計量領域開展更大范圍、更高水平、更深層次的務實合作,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倡議并發布《“一帶一路”計量合作愿景與行動》。
一、總體思路
秉持平等、共商、共建、共享、互利共贏的理念,遵循國際通行規則,立足各國國情實際,在平等協商、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上,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計量領域全方位務實合作,共同促進國際計量體系的創新發展,共同推動國際計量互認進程,共同促進貿易便利化水平,共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。
二、 基本原則
開放合作。倡議各國政府計量主管部門、計量機構、計量利益相關方、社會公眾以及國際區域性組織廣泛參與,共同推動計量國際合作向著更加開放、更加包容、更加互惠方向發展。
互學互鑒。鼓勵各國相互學習和借鑒在計量領域的先進管理經驗、計量科學技術和計量發展成果,優勢互補,博取眾長,增進互信,共同發展。
互利共贏。尊重各國計量體系的差異性,綜合考慮各國合作需求和利益訴求,在相互溝通、相互協商的基礎上,尋求基于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合作途徑,促進合作成果惠及各國人民。
三、 合作重點
(一)加強計量政策溝通。
加強各國政府主管部門計量領域合作,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計量政策溝通交流機制,加強在相關國際事務中的磋商和協調,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,達成合作新共識。建立計量領域信息互換和交流機制,提升計量法規透明度,實現沿線國家資源共享。
中方將不斷提高計量政策的透明度,利用雙邊、多邊機制,讓國際社會及時、準確、充分了解中國計量政策和工作動態。中國愿與沿線各國共同建立計量信息共享和快速查詢平臺,相互通報證書、機構、人員和監管信息。
(二) 推進計量國際互認。
加快計量雙邊、多邊互認進程,促進計量器具型式評價結果的國際互認,促進量值國際等效。共同開展國別制度研究、計量比對、國際同行評審等活動,增進計量實驗室能力的相互信任,促進計量互認,消除貿易壁壘。
中方將積極參與國際計量互認安排制度建設,積極發揮雙邊機制的作用,根據各國需求,尋求雙方共同契合點,不斷擴大互認國和互認產品范圍,最終實現“一次測試、一張證書、全球互認”。
(三) 加強各國計量技術交流。
加強各國計量技術機構,特別是國家計量院間在戰略規劃、科學研究、業務拓展等方面的信息交流,建立有效合作機制,開展聯合研究、雙多邊比對等實質性合作;強化人員交流,互派訪問學者;分享先進科技成果,利用先進技術提高國家測量能力,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。
中方將積極創造條件,促進科技人員交流,為發展中國家計量技術機構提供技術培訓和檢定校準測試服務,培養技術骨干,支持能力建設和開展技術轉移。
(四)提升計量服務能力。
從各國發展需求出發,共同推動計量與產業的深度融合,提高計量測試水平,提升計量服務經濟和貿易發展的能力。共同加強在新一代生物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,推進共同開展重大科技攻關,破解計量難題;共同適應產業變革趨勢,加強各國在計量領域計量標準的合作研發;鼓勵各國計量機構提供內容廣泛的計量測試服務和互援互助,推動各國計量技術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。
中方愿意為沿線各國提供更多的計量交流和培訓機會,為各國提升計量能力建設提供幫助;倡議各國加強計量測試技術合作,共同提升計量服務產業和經濟發展的能力。
四、合作機制
建立并完善雙邊合作機制。充分利用現有雙邊機制,建立多層次、多渠道溝通磋商,推動雙邊計量合作關系全面發展。中方愿與有關國家加強現有雙邊機制下的計量合作,落實既有合作成果,推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規劃,共同協調推動合作項目的實施。
完善多邊合作機制。充分發揮多邊合作機制作用,推動各國政府間開展計量合作對話,倡導各國積極參與區域計量組織活動,參與多邊國際互認安排,反映各方計量訴求,共同構建國際計量合作體系。中方愿意在國際和區域組織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,開展對發展中國家計量援助,促進各國計量事業共同發展。
加強行業和地方層面合作。積極發揮行業、學會和計量相關方參與國際合作的積極性。在各種多雙邊合作安排中充分吸收各相關機構參與。中方將積極鼓勵地方部門參與雙多邊合作,在整體合作框架下開展對等合作交流,發揮區位、地緣優勢促進區域合作發展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愿與沿線各國一道,以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為契機,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,不斷充實完善計量領域合作內容和方式,促進計量領域的互信互認,共同推動沿線國家發展,讓沿線各國人民共享“一帶一路”共建成果。